南华大学控制工程学科简介
1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简介
控制工程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依托,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为基础,以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核测控理论与方法等各种工程控制问题的研究与开发。我校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由自动化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技术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专业与研究机构支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本领域已形成了核探测与核设施运行控制、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复杂系统过程控制、电力传动与电气控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南华大学控制工程领域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其中湖南省学科带头人 1人、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学院拥有“物理电子学”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学术型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五个本科专业,具备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设有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技术研究所等三个科研机构。拥有中核集团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国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电气与信息科学实验平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省部共建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大唐耒阳发电厂)等。
近年来,积极服务地方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累计完成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总经费达到8000余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973”子课题2项、国家核能开发项目、国防预研与国防基础项目等十余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级其它科研项目50余项;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0余项,建设省优秀实习基地1个。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组织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4项,湖南赛区一等奖12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比赛中获湖南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华南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
2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就业
控制工程领域依托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它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其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加快了工业技术更新的步伐。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与控制相结合的研究变得更加活跃;由于对大系统的研究和控制学科向社会、经济系统的渗透,形成了系统工程学科。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与社会学、经济学的结合使研究的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范畴中;与生物学、医学的结合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近20年来,需要解决来自非线性及具有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挑战,进一步促进了本学科的迅速发展。控制工程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军事等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与国家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电子、机械、冶金、化工、能源、交通、现代制造业、工程施工及生产系统等领域或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今,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了传统产业,在我国振兴之路上,最重要的选择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就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型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我国现正处在产业升级时期,依托信息化和自动化两化融合寻求转型路径成为了普遍性选择,各行业需要大量的控制工程领域高级人才;湖南省对复合型、应用型、经验型、高技能操作型和维修型人才需求旺盛,湖南省具有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的学校该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都是100%,说明该专业人才的短缺。衡阳市重点发展矿产开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行业需求量大,此外,本专业突显核特色,与国内及当地核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能及时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围绕核测控技术和工业生产自动化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可预知该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3 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复杂系统过程控制】①主要研究内容: 高度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工业系统模型化、最优控制、过程仿真和建模技术研究。②方向特色:综合应用系统科学、控制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复杂系统过程控制的分析和综合,使学生得到统筹规划、整体优化的综合训练。③方向优势:拥有大批有复杂系统过程控制项目经验的导师。
【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①主要研究内容: 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检测、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智能控制、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②方向特色:机器视觉、目标检测与跟踪、智能交通系统,拥有西门子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联合示范实训中心。③方向优势:雄厚的师资队伍。
【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①主要研究内容: 通用分析仪器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 专用领域分析仪器及系统,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研发。②方向特色:高压电源类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③方向优势:拥有大批有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项目经验的导师。
【电力传动与电气控制】①主要研究内容: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轨道交通电气化、电机系统及智能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②方向特色:拥有电气与信息科学实验平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等实验室供学生使用。③方向优势:已经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
【核探测与核设施运行控制】①主要研究内容: 核设施辐射监测与安全防护技术、核设施运行状态检测与信号处理、核设施运行故障诊断与评估。②方向特色:结合国家与核相关经济和国防建设项目展开应用研究。拥有中核集团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重点实验室、中核核设施退役作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供学生使用。③方向优势:与核行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学研服务模式,并形成较了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的学科方向。
4 培养目标
控制工程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控制工程领域技术人才。注重本学科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本领域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自动控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并能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
3)、依托高校与核工业行业及地方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机制,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工业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科技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具有健康的体魄,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5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1)、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2)、课程学习时间: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3)、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的学分不低于18学分(实践环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环节,暂时不计学分)。
6 教学条件
(1)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室。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各类自习室、阶梯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数控实训室、大规模计算机教学中心(含各种专业软件的专用机房)、多功能语音中心、多功能会议厅等现代教学设施;
(2)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校园局域网和电子图书阅览室、音像图书阅览室,供师生免费阅览;建有电子化图书管理系统、检索系统,设立专用的复印、打印、装订、多媒体制作设备。
(3)建有现代化的资源中心。建立教具库、学具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种资源制作工具;建有现代化标准体育场和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满足学习和生活以及实训的需求。
校内拥有各类科研和教学实验室20余个,其中包括: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氡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铀矿冶生物技术、核工业溶浸采矿技术;
中核集团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电气与信息科学实验平台;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部省共建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南华大学-西门子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联合示范实训中心;
南华大学-周立功单片机联合测试实验室;
南华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
校外拥有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的多个科研和实训平台,其中包括: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建);
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与大唐耒阳发电厂共建);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核工业404厂、秦山核电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北京核仪器厂等等单位共建)。
校内现拥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3000余台套,设备总值近5000万,实验室总面积近3000平米。多数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可对学生和企业开放,开放实验中心建有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实现教学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资源最优化、效率最大化和教学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的和谐调配,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7 实践基地
包括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名称及地点、建立时间、专业实践内容、条件等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
校研究生创新研究基地——湖南核三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校研究生创新研究基地——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衡阳市真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